GAYSPA小說【光與影之間】03集

紅牌之路:NB的續章

第一章 【重返起點

NB在行業內已經如雷貫耳。自從被推為紅牌之後,他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,從未有過一刻喘息的時間。然而,即使在最繁忙的時候,NB依然堅持每天早晨抽出片刻冥想,提醒自己當初為何踏入這條道路。

那天,NB重返了他職業的起點——GAYSPA的工作室。他站在熟悉的街邊,彷彿又看見了初次來這裡面試的自己,緊張地捻著衣角,懷揣著既期待又不安的心情。

“歡迎回來,NB。”

店長A先生依然是那副沉穩的模樣,微笑中多了一絲滄桑。他指了指辦公室:“今天有件事需要和你商量,我們計劃開設一家新分店,想請你擔任店長。”

這個提議讓NB既驚訝又感到榮幸,但隨即而來的,是沉甸甸的責任感。他知道,成為店長不僅意味著更大的權力,也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的壓力與挑戰。

第二章 新的挑戰

新店選址在一個更繁華的商業區,周圍的競爭激烈,目標客戶群也更加多樣化。NB決定親自參與從籌備到開業的每一個細節。

在挑選團隊成員時,NB格外用心。他注意到一位面試者——C先生,他是一位剛從按摩學院畢業的年輕技師,談吐間透著一股不服輸的韌性。

“你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?”NB問。

C先生的回答既真誠又直接:“我希望改變人們對這行業的刻板印象,讓大家看到它背後的專業與價值。”

這句話打動了NB,他看到了當初的自己。

第三章 界限的平衡

新店開業後,NB不僅要管理團隊,還要應對形形色色的客人。其中一位VIP客人D先生引起了他的注意。D先生是本地的企業家,行事低調,但在服務過程中,卻流露出內心深處的孤獨。

“你覺得,gayspa除了按摩,還有什麼?”D先生在一次按摩結束後問道。

NB微微一笑:“gayspa是一種理解圈,是讓同溫層的群體感到自己被看見,而不必害怕被評判的瞬間。”

這句話讓已婚的D先生陷入了沉思,而對於NB而言,這樣的交流也讓他對自己職業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第四章 團隊的羈絆 

隨著新店運營逐漸步入正軌,團隊內部也建立起了深厚的羈絆。C先生(當初的面試者)成為了NB的得力助手,而店長A先生則經常過來提供建議。

一次內部會議上,NB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:舉辦一場交流活動,邀請客人與技師進行深入交流,分享各自對親密與界限的看法。

這個活動引發了團隊內部的熱烈討論,有人支持,也有人擔憂活動可能被外界誤解。最終,NB決定勇敢嘗試,他相信,只有坦誠面對爭議,才能真正突破偏見。

第五章 成長與突破 

交流活動在一片期待與忐忑中舉行。活動當晚,NB站在台上,看著台下的客人與同事,他深吸一口氣,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
“我曾經是一個對未來充滿迷茫的人,是這份工作讓我找到瞭自己的價值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探討,如何在尊重彼此界限的同時,創造真正的連結。”

他的演講贏得了熱烈的掌聲,也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的價值。

 

第六章 未來的路 

活動結束後,NB坐在工作室的陽台上,看著夜空中的繁星。他感覺到,自己的旅程才剛剛開始。

店長A先生走過來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已經做得很好了,未來的路,就交給你去開拓吧。”

NB點了點頭,心中滿是感慨。他知道,自己的使命不僅僅是服務客人,還要成為一座橋樑,讓更多人看到專業與親密的力量。

 

本作品靈感來源:

來自學術研究《邁向「紅牌」之路:台灣GAYSPA男師的身體工作與情/慾勞動》,該研究詳細探討了GAYSPA行業中從業者的專業實踐及其社會文化意涵。

 


研究總結

研究主題

本研究以台灣GAYSPA行業為背景,聚焦從業者的美學勞動、情緒勞動及親密勞動,探索該行業在專業實踐與社會認知中的角色,並試圖解構社會對該行業的汙名化。

 


研究目標

  1. 揭示行業特徵:分析台灣GAYSPA行業的運作模式及從業者的日常工作實踐,展現其專業性與文化價值。

  2. 剖析情緒與親密勞動:探討從業者如何在服務過程中平衡專業性與親密性。

  3. 改善社會認知:反思社會對該行業的誤解與汙名,提供去汙名化的建議。

  4. 政策與實務建議: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,支持該行業的規範化與從業者權益。

 


研究方法

  1. 質性研究:進行深度訪談,對10位從業者進行詳細交流,了解其工作經驗、挑戰與感受。

  2. 案例研究:選取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從業者案例,深入分析其職業經歷與職業認同建構過程。

  3. 文獻分析:梳理國內外關於親密勞動、情緒勞動、美學勞動及性別研究的相關文獻,構建理論基礎。

  4. 參與觀察:研究者以非干預角色參與部分服務流程,觀察從業者如何展現專業技能及應對客戶需求。

 


主要發現

  1. 專業化提升行業價值:

    • 從業者需掌握專業的技術與美學知識,滿足不同客戶的身心需求。

    • 美學勞動不僅體現在個人形象上,還包括服務過程中的細節設計,例如光線、氣氛的營造。

  2. 情緒與親密勞動的融合:

    • 從業者常需要付出情緒勞動,通過傾聽與共情緩解客戶的壓力與孤獨感。

    • 親密勞動是創造一種被理解與接納的氛圍,增強客戶的信任感。

  3. 邊界管理策略:

    • 從業者在親密互動中設立明確的職業邊界,避免情緒投入過多對個人心理健康造成影響。

    • 從業者在汙名化的外部環境中,通過強調專業性來重塑職業身份。


政策建議

  1. 去汙名化宣傳:

    • 推廣該行業的專業價值與文化貢獻,減少對從業者的負面標籤。

    • 在主流媒體中展示該行業的正面形象,提升社會認同感。

  2. 職業規範化:

    • 制定行業標準,建立從業者的專業資格認證系統。

    • 加強對從業者的職業培訓,提升其專業技能與心理素質。

  3. 健康與權益保障:

    • 提供從業者的健康保險與心理輔導資源,幫助其應對情緒勞動帶來的壓力。

    • 鼓勵設立行業協會,維護從業者的合法權益。

  4. 公眾教育:

    • 在學校與社會教育中納入多元性別與職業尊重的內容,培養對性別與職業的包容態度。

 


學術貢獻

  1. 提升親密勞動與情緒勞動在勞動研究領域中的重要性。

  2. 提供對於邊界管理與職業認同建構的實證分析,為服務業的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視角。

  3. 引導政策制定者與社會公眾重新審視該行業的專業性與文化價值。

 


關鍵詞

#GAYSPA #美學勞動 #情緒勞動 #親密勞動 #性別研究 #職業汙名化

 


參考文獻

  1. Hochschild, A. R. (1983). The Managed Heart: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
  2. Witz, A., Warhurst, C., & Nickson, D. (2003). The Labour of Aesthetics and the Aesthetics of Organization. Organization, 10(1), 33-54.

  3. 陳伯偉(2015)。《台灣GAYSPA研究》,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。

  4. 藍佩嘉(1998)。《美學勞動與性別工作》。台北:女書文化。

  5. 陳美華(2006)。《情緒勞動與身體工作》。性別研究期刊,14(3),45-60。

  6. Sanders, T. (2005). Sex Work: A Risky Business. Willan Publishing.

  7. 林芳怡(2020)。《男性服務業的汙名與反思》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6(4),89-102